人为什么要工作

人为什么要工作?工薪阶层的爸爸妈妈告诉我要养家糊口,充满干劲的梦想家和我说为了某个使命……答案取决于你是谁,你想要什么,现状是怎么样的,这些都构成工作的理由。说白了就是认清自己,有个新闻系的老前辈詹国枢称之为找到自己。他说,找到自己这辈子工作就是干事业,找不到自己的,都是混差使。干事业和混差使咋区别呢?詹老说,干事业是时间到了,你也不乐意下班;混差使是巴不得到点下班。

干事业除了为你得到的薪水努力外,还包含着学习和新的创造;混差使可能仅仅是为了那份薪水。詹老的标准简单清晰,不过干事业不仅仅表现为乐意工作的时长。恰如富爸爸问的:你是在拼命地工作还是在聪明地工作?

书里讲了两个运水工比尔和埃德的故事。他们来自一个村子,都承接了向村里运水的职责。埃德是马上就开始买水桶,一日三趟跑到山泉处给村里运水。而比尔呢,反倒跑到外面去学习建水道。好吧,故事的结局很简单。埃德开始赚的很多,后来受到比尔的竞争,不得不降价,还把儿子牵扯进来。比尔搭建起自己的运水系统,还把这套系统卖到别的村子去。

你在修管道还是在用桶运水?你想要什么很重要,知道怎么得到并努力实现也很重要。

你在哪个象限

现金流象限图,穷爸爸富爸爸里边顶重要的一张图。按着人们收入特点,分为四种收入方式:

倒没有哪种比哪种好的说法,只不过穷爸爸富爸爸里边更为推崇 B 和 I 。如果你还在 E 或者 S,可以考虑下右边的象限,可以成为 EB/EI/SB/SI,两个象限并存让你活的更为自由。

问题不在于你挣了多少钱,而在于你能掌握多少钱以及这些钱能为你工作多久。每天我都会遇到很多人,他们挣的钱很多,但是所有这些钱都被用于支付各种开销。

我的几位医生朋友认为,现代人最主要的健康问题来自辛苦工作却总缺钱花所带来的压力。

书里对切换象限说的比较笼统,不过对投资方式的理解倒显得很有意思。除了传统钱生钱的方式,教育也是一种投资,一般来说受的教育越好,赚钱的机会越多。忠诚和努力工作也是一种形式的投资,它可以帮助你借由合同获得终生津贴。家庭也是一种投资。这些投资方式代表着一种付出/得到的思路,而 I 象限的人更向往的方式是:在做其他工作的同时能够带来收入的投资。这些年,一个更加时髦的词应该是:睡后收入。睡后收入有多少,投资者也有高低。富爸爸将之划为 7 各层级,你会是哪一个呢?

大多数人追求的都是第 4 级,这也是巴菲特推崇的。值得注意的是,你想成为 5 或 6 时,一定要先学会 4,否则太容易沦为赌徒。找一个好的导师吧,一个好的导师应该是一个已做过并且成功做了你想做的事情的人。

资产or负债?

无论是雇员、自由职业者、企业家还是投资人,现实世界里大家都在玩一个游戏:“谁为谁买单”?

真正理解这个游戏的奥秘,你或许可以玩得更好。穷爸爸富爸爸里提供了一张现金流表格(网上很多地方可以下载),收入不重要,现金流才重要。(有时间补上)

书的最后几张还给了非常详细的实施计划,可以自行翻阅实践。

用脑看世界

前年就听过这本书,最初有点把它当做一本“快速致富秘籍”,心里嫌弃,就没看。现在回想,我当时还是存在先入为主的偏见与听他人建议的坏毛病。我们常常在自己的主观偏见和他人建议里挣扎:

眼见为实么?也有可能你看到的是偏见。总有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,与其说穷爸爸富爸爸这系列在教你如何致富,还不如说它在教你如何看这个世界,看不见的才重要。这是谁呈现的事实,这是谁给的建议,这是谁的经验……

书里提到的四象限,更多是一种思维方式。左侧象限追求安全,右侧象限追求自由。你到底想在哪个象限,取决于你真正想追求的东西。当然,如果你想切换象限,只切换行为是照葫芦画瓢的,要切换的是思维方式。你在听别人的意见做决定,还是在自己分析?

一次去参加一个讲演,柳冠中教授讲了一个卡车的故事。建国初期,我们引进解放牌汽车,这是先进的代表。不过我们造了30年的汽车,产量上去了,质量上去了,可是为啥要用解放牌汽车呢?它是用来干嘛的呢?原来这是二战时期用来拉炮的车,特点在于牵引力大而非运输强。我们很多年都在用来运输。故事听起来荒谬么?其实很多时候,我们也没有自己思考,只是在听别人的建议。

“你比如接受教育,自己思考。要记得,你的顾问只能表现得和你一样聪明”

P.S.感谢范秦老师去年(2017年)十月赠与的穷爸爸富爸爸电子书。其实这书是个游戏手册(本身最初就是为现金流游戏写的说明书),加入现实世界的游戏里来,尝试、失败、学习、总结吧~

附录(书里提到的其他书):

CHANGELOG